业遭遇一刀业者海南寒流何去何从T行让创监管切的
最近跟几位在海南创业的NFT从业者聊天,听到的都是心酸事。有个做数字艺术品的创业者苦笑着跟我说:"刘律师,我们准备搬家了。"问起原因,竟然是一纸红头文件让整个行业陷入困境。 上个月底,海南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多部门下发了一份看似平常的资质报送通知。但仔细研读后,我发现这份通知暗藏玄机——实际上是在给NFT行业设置难以逾越的准入门槛。要求企业必须集齐9张牌照,从ICP许可证到拍卖许可,再到交易场所备案,一个都不能少。 我认识的一个90后创业者小王,去年刚把公司搬到海南,看中的就是当地对新经济的包容态度。现在他望着这份文件直发愁:"这些证照里,有些我连听都没听过,更别说办了。" 作为长期关注数字经济的律师,我不得不说这份通知确实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。举个例子,要求数字藏品平台必须取得网络出版许可证就很值得商榷。难道用户购买一张数字门票或者收藏一幅数字画作,就等同于出版行为吗? 更让人费解的是,通知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混为一谈。像阿里旗下"鲸探"这样仅做数字藏品发行的平台,和允许用户间交易的平台,在监管要求上理应有所区分。但现在海南的做法是"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"。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杭州遇到的一位NFT创业者老李。当时我问他:"海南政策那么宽松,你们怎么不去?"老李意味深长地说:"新事物需要时间沉淀,海南的热情能持续多久?"现在看来,老李的担忧不无道理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份通知与国务院7月出台的《促进民营经济31条》精神明显相悖。文件明确要求破除市场准入壁垒,而海南却在人为设置障碍。这种"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"的做法,实在令人担忧。 我给海南NFT创业者的建议是:与其跟政策硬杠,不如顺势而为。毕竟除了海南,杭州、深圳、成都等地对数字经济都持更开放的态度。有个做数字艺术平台的朋友说得实在:"我们小公司经不起折腾,只能哪里温暖去哪里。" 最后想对海南有关部门说句心里话:规范市场无可厚非,但请不要用"一刀切"的方式扼杀创新。与其简单粗暴地设置准入门槛,不如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,给合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。毕竟,数字经济是未来,而创业者们正是这个未来的开拓者。一份让创业者失眠的通知
监管的"一刀切"伤了谁?
政策风向的微妙变化
创业者的明智选择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智能合约账户的模块化革命:打破区块链用户体验的瓶颈
- 交易是一场修行,你需要战胜的是自己的心魔
- Web3游戏正在经历的去投机化蜕变
- 加密货币市场未来走向:这4个故事你一定要听
- 2023年投资狗狗币:一场迟到的冒险?
- GameFi:一场狂欢后的冷思考——泡沫破灭还是凤凰涅槃?
- 颠覆DeFi借贷:Beta Finance全新OMNI协议深度剖析
- 以太坊或将迎来寒冬?知名分析师敲响警钟
- 那个把比特币密码忘在脑后的百万富翁
- 当加密市场按下暂停键:一场流动性的寒冬正在上演
- LINK的未来:一位分析师眼中的加密货币长期博弈
- 区块链世界暗流涌动:谁在主宰真正的用户战场?
- 加密货币市场大地震:20万投资者一夜归零,牛市神话破灭?
- 270万美元不翼而飞?Remitano交易所或遭黑客毒手
- 比特币与黄金:数字时代的新贵与老牌玩家的较量
- 当AI遇上芯片:奎芯科技如何破解算力难题?
- 8.18行情观察:比特币周线现危险信号,山寨币或迎做空良机
- 比特币VS以太坊:一场无声的加密货币王位争夺战
- Web3世界惊魂记:从黑客事件看跨链技术安全进化
- 华尔街大鳄们的加密货币真香定律:盛宴前的最后检查清单
- 搜索
-